北大為什么沒有孔子雕像
我們知道北京大學不是一般的學府,它是傳承中華古文明的最后一個王朝,為了應對西方侵略造成的文化危機,在變法維新之際,采取的一個教育變革措施的成果。眾所周知,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之源,戊戌變法之時,京師大學堂設立之初,行駛了部分國子監的功能,第一是新式學校中的最高學府,第二兼備管理各地新式學校的功能。京師大學堂的教學內容雖然向西學開放,但是仍然奉孔子為圣人,把經學科作為第一學科,將研究院叫做通儒院,目的是強調儒家文化的正統地位,因此,京師大學堂既是一個中西文化融合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子監的一種現代延續。從知識體系上來講,京師大學堂之后,特別是新文化運動開始以后,西學在北京大學和整個社會都占據了強勢的地位,儒家文化漸漸的退出主流地位。蔡元培在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時曾明令禁止全國的中小學校讀經,后來北大也取消了經學科,這代表了他當時作為北大的校長對于儒家文化的態度。蔡元培校長也曾經提出用美育代替宗教,希望美育成為新民的靈魂。而如果在北大的校園設立孔子雕像的話,就會毀了北大“五四”的新道統,沒有北大就沒有五四運動,而五四運動有兩個重要的歷史貢獻,首先,傳播了民主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其次,打壓了儒家的文化。如果在北大設立孔子雕像的話就是意味著否定了當時的歷史共享,從而導致對于前者的間接否定。 轉載請著名出處,玉海雕塑:http://m.zhengshijiuye.cn。
現在全世界都在辦孔子學院,由此可見孔子的儒家思想還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一個民族的歷史越長,越討厭歷史。一個民族的歷史人物越偉大,越容易成為替罪羊,在大變革時期尤其如此,梁啟超想要一個“少年中國”,五四青年把中國的落后都歸罪于孔子,反映的就是這種社會歷史心理。北大的偉大,并不僅僅在于它能夠否定舊傳統,創造新傳統,更在于它勇于重新肯定自己過去的否定,在造自己過去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