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石大門-村莊石門村口石牌坊修建要點和意境美
千百年來農村石牌坊、村莊石大門歷盡滄桑、飽經風雨,背負著一段段沉重的歷史佳話,仍巍然屹立于中華大地之上。農村石大門以獨特的建筑藝術魅力,像一首動人心弦的詩詞、一段發人深省的哲理、一曲高亢激昂的贊歌。農村石牌坊是文學、藝術的載體,裝點著雕刻、繪畫、書法、詩詞等藝術。 農村牌坊不僅能用幾何形體抽象地表現建筑的藝術氣氛,還能結合各種文學藝術形式再現生活情景。它是精神功能、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遠遠大于它的物質功能和使用價值。一、農村村門石大門之空間意境美 農村石大門、石門樓的景觀效果受村莊的祠堂選址和朝向影響。古語:“君子營建宮室,宗廟為先,誠以祖宗發源之地,支派皆源于茲。” 所以一個村落的布局一般以祠堂的選址為先,先確定祠堂的位置,再進行村落的規劃。祠堂是禮制建筑也是村落的公共建筑,承擔祭祀活動和演出戲劇活動, 成為眾人聚集的場所,所以祠堂在村落的布局中起著結構性的作用。祠堂選址決定了祠堂的大環境,而祠堂的朝向則決定了祠堂門前景觀的小環境。下面從祠堂的選址和祠堂的朝向特征兩方面來分析祠堂石大門、村莊大門牌坊的景觀藝術。1?選址浙江傳統的村落中,祠堂一般位于村落最重要的區域,按照祠堂與村落的關系,通過調研筆者發現祠堂的選址主要有三類,一類是位于村落的入口,一類是位于村落內部,還有一類是村落外部。它們根據選址不同,景觀也呈現多樣性。 2、位于村入口村落的入口一般是一村景觀精華所在,在這里修建高大的石門或者石牌坊,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里總是山水環繞,風景優美。大量的公共建筑建在這里,如祠堂、書院、廟宇、石牌坊等,形成全村的活動中心。位于村口的祠堂空間較大,或水塘或廣場,門前的外部空間呈現開敞的特征。如果水口位于村落入口,那么位于水口的祠堂往往與寺廟、戲臺等等建筑結合形成水口園林的建筑群。如諸葛村的丞相祠堂是緊鄰村口的小水口,整座祠堂背靠桃源山,面朝聚祿塘,東臨田園風光,西臨住宅建筑,環繞祠堂點綴幾株植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山水格局,這里修建的是青石牌坊,古代大部分都是青石牌坊,現代農村石大門、農村牌坊選花崗巖牌坊的比較多。二、石大門、農村牌坊的分類 石牌坊的材質分類牌坊形體龐大,多形似照壁而上實下虛,構造合理、安全而穩定不偏,這些特征是它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叔本華長期專心研究建筑學發現“最動人的美,好像是最完善的表達材料的強度和荷重之間的斗爭所形成的”,所以合乎理性的牌坊構造,才具有美的意義。 ? 牌坊就其建筑材料可分為:青石牌坊、漢白玉牌坊、花崗巖牌坊、大理石牌坊、混合材質牌坊等五種類型。 1、古代常用的就是青石牌坊,農村青石牌坊由石柱支撐額杭、斗拱和檐樓組成。斗拱是檐樓下的承重構件,層層跳出,呈倒錐形,由坐斗、升、翹、昂、枋等部件組成。在中國古建中,石雕斗拱這種倒金字塔形構件,是絕無僅有的,而兩面甚至三面臨空的奇絕斗拱,更為石雕牌坊所獨有。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在《浮士德》中贊嘆:“梁柱和斗拱也發出聲響,我覺得都在歌唱。”中國古建筑屋頂的起源中樓,原為遠泄雨水、保護構件和改善室內采光,發展到飛檐翼角是對構件的美化。牌坊檐樓只有泄水需要而無采光需要,是為了減輕重量,顯得輕盈,翼角高翹、飛動、飄逸,更富動態美和曲線美。 石牌坊雖然取材和加工制作都較為方便,農村石牌坊經過長期的風吹雨淋,極耐腐蝕,所以現存下來的石牌坊都是農村石大門中的精品。2、花崗巖牌坊元末明初才出現,花崗巖牌坊其結構完全仿造青石牌坊,其中以山西原平市武陽村的朱氏牌坊和五臺山龍泉寺的石牌坊最具代表性。劉敦禎先生概括說:“石與磚牌坊之結構,俱以木牌坊為標準,分件名目,亦惟木作是遵”。明代中期以后逐步簡化,構造更為合理、堅實;造型更為挺拔、壯麗。據杜順寶教授研究,明中期前,方柱抹角多呈凹曲面,使柱面分界清晰、光影柔和,有的甚至成八角柱。萬歷后抹角減少,到清代全為方柱。坊頂,由歇山式屋頂和檐下斗拱組成。石牌坊整體穩定性較強,前后不必用俄柱支撐,每根柱下也不用夾桿石而改用抱鼓石。這類牌坊造型簡潔,建造方便,許多地方的小型石牌坊多采用這種式樣。 現在農村石門、石牌坊很注意細部的裝飾,多為單色的石料筑成,所以它的裝飾主要表現在雕刻上,很少用色彩來表現,但這并沒有減弱它們的表現力和影響力。相反,用石雕表現的內容更為豐富。因其適應農村的自然條件的能力性強、耐久性能好加上取材廣泛,因而農村石大門、石門樓、石牌坊的數量、分布、應用都比較廣泛,形式種類也最為復雜。轉載請著名出處,玉海雕塑:http://m.zhengshijiuy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