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石雕佛像雕刻技術在古代的發展
我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石雕佛像一般都是供奉在寺廟之中的,供人們來參拜的。石雕佛像是我國的一種傳統藝術形式,自從佛教傳入我國后,佛像也就應運而生了,我國的佛像多種多樣,每一尊佛像的外貌和形態都不相同,但是無論哪種外貌,它們都能帶給人們一種寧靜祥和、慈祥莊嚴的感覺。據記載,佛教文化傳入我國是在隋唐時期,當時的唐朝繁榮昌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石雕佛像作為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體現,它的外觀和雕刻手法上也把當時的社會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從石雕佛像的種類來看,有我們經常看到的圓雕是佛像,再就是石窟佛像,壁雕佛像、石雕佛像塔等多種的藝術表現形式。每一個時代的石雕佛像都有它獨特的雕塑特征,自唐朝遺留至今的石雕佛像中可以看出,當時的石雕佛像已經不再死板的追求神圣的畫像,而是越來越接近現實生活,將佛教的文化思想和社會現實相融合。
不過,即使是整個唐朝,初唐、中唐和晚唐時期也是略有差異的。初唐時期的石雕佛像仍然保留著隋朝時期的雕像風格,外形比例對不不協調,頭部偏大,身體略短,但姿態卻非常自如。中唐時期,我們都知道這是唐朝發展最鼎盛的時期,此時的石雕佛像已經完全擺脫過去僵硬的姿勢,而動態感也越來越強,神情自然,氣勢如虹。晚唐時期的石雕佛像就顯得略有拘謹,坐佛下蓮花臺底座的大衣角進行了縮減,或者就隨便搭在臺座邊緣上,顯得十分生硬和拘謹,這與當時的歷史因素有很大的關系。
石雕佛像發展至今已經十分成熟了,甚至在固有的造像基礎上,已經逐漸延伸出多種造型和表現形式的佛像雕塑品。